第五屆新世紀大專校院生命教育分享 心靈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服務x利他
 
2019.09.06編輯

福智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心靈教育的推動,從 2015 年起,每年與不同的大專院校合作舉辦生命教育分享會,邀集國內關注生命教育的專家學者,探討當代大專院校場域的心靈教育建構工程,交流對於生命教育實踐的實作經驗,激盪彼此的教學熱忱與高度,逐漸形成一個匯聚心得、成果,以及相互鼓勵、輸氧再出發的交流平臺。 感謝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社會責任USR辦公室」今年與本會合作,總共有76位大專老師從全台灣各地雲集而來,期望藉此活動舉辦結合一群有心且認同上述理念的教育工作者,透過交流、討論,找到心靈教育的核心價值與意義,共創美好、良善、和樂的世界。

臺北科技大學楊重光副校長首先於開幕致詞:「本校為推廣大學社會責任(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實踐、帶領學生服務回饋社會, 因此於今年初成立「社會責任USR辦公室」,落實創造『共好』社會的教育理念,福智所舉辦的分享會,讓我們對教育的熱情不會消失,讓學生找到生命的意義,也為老師們找到生命的價值!」 本會郭基瑞執行長回應:福智團體為了創造「共好」的社會已投入二十多年,有鑒於「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本會從小學的生命教育開始紮根,希望透過小中高學程持續的學習,於大學階段期望師生皆能藉生命教育教學相長、彰顯自利利他的精神,創造出自他更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專題演講〈以「心靈教育」作為會通儒佛的平台:為什麼?應如何?〉

第一場專題演講,大會邀請到國家講座黃俊傑教授主講〈以「心靈教育」作為會通儒佛的平台:為什麼?應如何?〉因黃教授身體微恙、委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張崑將教授代為宣講;張教授謙稱自己是「儒學大師的弟子」,弟子有事服其勞、理應責無旁貸承擔,自然地體現出儒家謙謙君子德風。 黃教授於簡報中首先從心靈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本末、先後、主從、體用關係破題,認為「心靈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其次談到如何經由心靈教育而會通儒佛之道。黃教授認為儒家與佛教起點雖不同,然目標卻一致,在本質無異、外表不同的層面上,「心學」是儒佛會通的平台,可以由「心學」分別探討儒家心學與佛教心學的核心價值。

最終強調儒佛經典均同為內明之學,必須以「心靈教育」作為會通儒佛的平台,從儒佛經典「親切」、「敬」的感召中,將心的體知落實在道德目標的體現上。黃教授引用日常老和尚提醒:「我們可以糊里糊塗地來,但絕不可以糊里糊塗地去。」為了生命不糊塗的來去,最好向有經驗的生命典範學習,而典範都有一個特質:他們都有一個崇高又遠大的目標,並投入一生、努力實踐。

服務學習成果分享:心靈教育的具體實現

接著邀請到東海大學博雅書院篤信House兼服務學習召集人、通識中心王崇名教授,與臺灣師範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主任劉若蘭教授分享。臺灣海洋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學系林泰源教授帶大家探討:心靈教育的具體實現「服務學習」與大學教育的連結;王教授提及:東海大學追求博雅教育、重視心靈教育,老師帶領學生必須建構人與人深邃的關係;其中最難的是在「知行合一」,師生必須相濡以沫。心靈修練不夠,服務學習將流於形式而毀,因此提出可以向日本小農學習,只要三、五有心人,堅持初衷、落實實踐,終會成功。 劉教授則分享「服務學習與靈性發展」,探討國內外學者對靈性發展與教育的研究,提出真誠的靈性發展,是從自我強烈的感受,透過對他人幸福關懷與責任承擔,能突破自我意義的追尋,終與內在自我有更親密的關係,提醒與會者從服務學習的課程實施發現反思的重要,及成功的關鍵在於關注與陪伴學生的學習歷程。

實踐心得分享「嗨!老師,你變快樂了嗎?」

邀請到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魏秀珍教授、成功大學物理系張書銓教授與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系林美鳳教授參與。主持人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張孟基教授帶動大家探討當生命教育放入通識課程或融入專業課程時將遇到的各種困難,及對學生、對自己的影響?為與會者開啟視角的轉換,提醒生命教育與心靈教育的重點除了設計各式各樣的課程以外,更在操作課程的老師,老師自己本身的苦樂體會,其實與課程設計與教學息息相關。台師大魏教授回應自己於參加教師生命成長營之後的經驗,由實踐陪伴下手,在關注學生生命的互動中,再次找到前行的熱情;成大張教授則強調在付出的過程中,必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彰師大林教授則直指這一切的動力應當來自於對啟發自己生命目標的貴人們的念恩及報恩。

接下來是「心靈教育的社會價值─利他實踐」計畫成果座談會,由魏秀珍教授主持,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USR計畫主持人黃志弘院長與臺北醫學大學/敘事力計畫北區基地執行長邱佳慧教授分享計畫成果。邱教授的議題導向敘事力創新教學發展計畫著重以多元對話的方式,在跟不同族群互動過程中確認參與者自我心裡的聲音,引導思考實踐「利他」的目標與價值。而黃教授則帶領同學走出校園,認識原住民的實際需求,讓視野不同的學生在服務學習的共同平台上,因利他而眼睛發亮,開啟深藏於學生內心中原本就蘊含的良善心靈種子。

「大專校院心靈教育的推動與展望」

活動最後由臺中教育大學黃鴻博名譽教授主持,邀請到王崇名教授、黃志弘院長、李建模教授、邱佳慧教授四位老師進行綜合座談,這場主題「大專校院心靈教育的推動與展望」的高峰交流為本場分享會做了最精彩總結。與會的來賓紛紛提出對心靈教育、生命教育的精闢見解,王教授表示過程中的失敗經驗應當被看成學習機會,學習者可以學到放空自己、同理對方,了解對方真正的需要。黃院長著重服務學習所能帶來的體驗功能,透過課程安排學生到原民部落服務學習,開啟不同視野的同時,也觸發了新的思考與感受;而學生心靈潛在的美也產生了質變,這美好深刻的內化經驗應該可以陪伴學生度過人生中所遭遇的各種挫折與考驗。李教授則強調老師本身的身教,如果自己願意實踐服務學習,自然感染學生;與其做一位理論講說者,不如做一位幸福理路的實踐者。邱教授則提出在計畫執行過程中學生與老師間會彼此不斷地溝通,由其中學習到的理解與包容,是教學過程中最佳的回報。最後,黃教授則透過自己擔任營隊洗碗義工的經驗,說明一個完整的學習歷程必須有開始的「內心先發出歡喜心」為推動力、中間要有有經驗的老師或前輩分享「引導與實作」及參與後大家共同進行「結行反思」三個過程,而這正好刻畫出老師們在推動心靈教育、生命教育與服務學習最好的學習歷程寫照。

『老師』像托舉日輪的人,因為他會把光明和正義的力量一直守護著、增長著,從一代一代學生心中,再傳遞到下一代,讓這個世界溫暖、讓這個世界明亮,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神聖的「志業」。感謝此次所有受邀分享及參加活動的老師們,也很珍惜此次分享會老師們無私地激盪出的智慧火花,有位智者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內心的修持只要開始起步,都將開啟一段令人非常愉悅的旅程。」,今年分享會圓滿落幕,讓我們共同約定:將自己安立成一個學習者,自己將是收穫最豐厚的人;期待明年分享會再見。

必須堅定守護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永遠別失去利他心,這是要用生命去捍衛的!

真如老師

因為煩惱沒有調伏,所以生命才感受到種種的痛苦。

常老和尚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會天下太平。

真如老師

觀功念恩是促進和合的寶劍,它會擊破非理作意。

真如老師

在總結個人生命進步的歷程時,你自己必須每年每年很清楚。這個不做總結是完全不知道的!你一做總結就會嚇一跳!

真如老師

推薦影音看更多推薦影音 +

  • 「隔代的思念」-陳淑芬教授念師恩
  • 「只因我是你的學生」-吳朝賢教授念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