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探討有機、利他的歷程
福智官網
2018.04.21編輯
探討有機農業與企業界中 實踐日常老和尚利他精神 傳遞正向影響力 翻轉世界
2018 年日常老和尚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於 4 月 21 日在國立成功大學圓滿落幕。會中發表了多達九篇的個案報告,呈現老和尚理念實踐於企業、友善農業及高齡化社會的貢獻與價值。同時有八篇極具啟發價值的跨領域研究論文,探討老和尚心靈教育的理念與志業特色,對當代社會正面的影響。本次,有六篇個案報告探討老和尚利眾甚廣的慈心事業,包含:「推動有機六級產業——花東部落生生加值」、「友善環境耕作——農田綠色保育計畫」、「喝茶護水庫——有機種植背後的長遠發心」、「里仁企業——建構供應鏈之誠信互助文化」、「日常老和尚思想與企業永續責任關聯之研究」、「科技業高階管理者轉換職涯於社會企業成功歷程之研究」。老和尚的慈心事業帶動世人對於以慈悲的利他精神為發心,結合產業鏈中,產銷消良善關係的經營,以及落實理念於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之履行,在在向世人顯示心靈提升可以成為翻轉世界、環境永續的關鍵力量!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專員劉寶華分享推動花東部落有機六級產業個案,以及課長陳榮宗博士分享綠保計畫推動意義與成果,展現出推廣有機農業的新高度。陳榮宗課長指出,基金會秉持著創辦人日常老和尚關愛每一條生命的初衷所開展出的慈心事業,實際上與聯合國近年來所提出的「生態農業」倡議不謀而合,什麼是綠色保育?就是慈心落實推動農田生態方案的行動名詞,也是貼在農產品上的證明標章,呈現提供生物覓食、棲息的友善環境,朝向農田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基金會於 2010 年即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開始推動綠色保育計畫,期待傳遞友善環境、保育生態的耕作理念。 劉寶華專員也以花東部落轉作有機的輔導個案為例,說明農友因產出受影響、原本與野生動物抱持敵對關係,透過慈心理念的分享與傳遞,對野生動物轉變成為包容與利他的心態。基金會自 2015 年 6 月開始承接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將臺灣東部的一級農業生產,結合二級食品加工、三級觀光休閒、文化創意等產業,成為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以發揮東部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活絡農村經濟,增加村民收益,若結合綠保計畫同時又可進一步讓田間的動物們成為農產品的最佳代言人;充分體現生態農業理念中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生態環境間、人與天地萬物間共存共榮的和諧關係,也標舉出有機農業發展新的制高點與寬闊格局。
除了慈心有機事業推廣外,日常老和尚的思想的影響也在由文化本質上看似相違的勞資關係的企業界中綻放光彩。宏捷科技薄膜製程課課副課長蔡泓欣透過豐田汽車的經營案例,指出影響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實際上來自於「自利利他」的企業精神。透過建立人與人之間、企業主與廠商供應鏈間、與社會,乃至於自然環境間的和諧關係,打造出穩定永續發展的成功企業典範;應證了日常老和尚所說的:「真正的自利來自於圓滿無私的利他。」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劉佳怡則以里仁為了協助食品加工廠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容易取得安全的原物料,自 2013 年開始啟動「誠信互助原料供應鏈」計劃為例,呼應「自利利他」精神的價值,並以特殊的「道德理論觀點」,指出里仁公司在面對危機處理時,如何結合效益論與義務論,從利他的動機出發,陪伴、協助廠商走過食安危機,成功建立起具誠信互助精神的原料供應鏈,達成社會總體效益提升的目標,也為誠信社會、食品安全的發展奠定利基。
在論壇中所討論的案例中,在在可見社會企業對於當代社會的影響力,然而社會企業在發展中面臨極大的困境之一便是人力稀缺、人才難以永續經營的問題。成功大學研究生李崇賢以師父思想所開展出的法人事業模式為此困境提出解方,以利他的核心精神取代競爭敵對的企業文化,鼓勵廣大有志之士投入,創造社會企業發展的穩定基礎。 研討會分享的個案中,無論是在有機農業的推廣或是企業界的經營實例,皆呈現出日常老和尚以「慈心」出發所開展出「誠信互助感恩」里仁企業理念,與「自利利他」企業精神的真實影響性;在講求經濟利益的當代商業化社會中,翻轉原本競爭敵對的社會潮流,開拓出一條以利他精神引領社會心潮流、共創多贏的道路!

調伏心續是一種習氣。它必須要常久的薰習,經年累月辛苦的努力。如果不認真的話,剛培養出來的小芽很快就枯萎了!

真如老師

在總結個人生命進步的歷程時,你自己必須每年每年很清楚。這個不做總結是完全不知道的!你一做總結就會嚇一跳!

真如老師

當我們反省自心的時候,就會發現寬恕。

真如老師

善於運用你生命的五分鐘,這可能是你能夠學習經論的一個必要條件!能夠珍惜五分鐘來學習的人,這個人將成為偉大的人!

真如老師

學習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你必須自發的學習!如果你有自動的學習、自發的學習這樣的一個習氣,一天無論多忙總會找到時間的。

真如老師

推薦影音看更多推薦影音 +

  • 「隔代的思念」-陳淑芬教授念師恩
  • 「只因我是你的學生」-吳朝賢教授念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