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觀功念恩」躍上國際個人意義研討雙年會,向西方學者介紹理論和實踐
 
2018.12.26編輯

近年來,各界宗教領袖展開心靈與科學的對話,冀予現代人以多元客觀的角度,認識提升心靈與生活品質、生命意義的關係。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於 2018 年 8 月 2 日至 8 月 5 日,與臺灣學者組團前往加拿大溫哥華,參與由王載寶博士(Dr. Paul T. P. Wong)所創辦的國際個人意義研究網路(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ersonal Meaning, 簡稱 INPM)所舉辦的第十屆國際意義研討雙年會(10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Meaning Conference)。 今年研討會主題為「面對逆境的勇氣、信心及意義」(Courage, Faith, and Meaning: Existential Positive Psychology’s Response to Adversity),以主題演講、工作坊、案例分享、座談會、論文發表等形式,進行學術與實證經驗的交流,共有來自 20 多個國家、逾 200 位中西方心理學者、專家與會參加。臺灣此次有 20 位學者與會及發表論文,福智文教基金會亦首次於國際研討會中提出四篇以「觀功念恩」為主軸的論文皆獲大會接受,並於研討會中安排一場以此為主題的座談會進行發表與討論。

「觀功念恩」為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引導一般大眾於日常生活實踐行善的下手處,透過多年的學習,許多人的生命都因此提升與進步,同時促進與改善各面向的人際互動。基於人人都想遠離痛苦、得到快樂的動機,福智團體長期於各類生命成長營隊及不定期舉辦的主題講座中,向與會者介紹「觀功念恩」的理念與實踐方法,帶動人際關係中,感恩的正向情緒。 「觀功念恩」不僅是一套改善人際互動的自我修養方法,同時能促進正向智慧的培養。福智團體同時於廣論研討班、義工教育中,強調「觀功念恩」在各種情境、甚至逆境中的實踐,也顯示師法友的環境,是培養現代人正向情緒智商的關鍵。長期堅持有次第地實踐「觀功念恩」,就能夠在家庭、學校、企業、社會中,積極經營出洋溢著和諧、尊重、關愛與幸福的氛圍。

第十屆國際意義研討雙年會中於 8 月 5 日進行「觀功念恩座談會」,由高雄醫學大學鍾昆原教授擔任座談會主持人,分別由福智文教基金會課長黃俊昌、遠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林川田、美國加州 Pitzer College 研究分析師許善淳,以及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張筱雯副教授,依序發表「觀功念恩的理念與實踐」、「文化理想自我的塑造——觀功念恩作為一種自我修養」、「逆境中成長的智慧與行動:觀功念恩與正向心理學之對話」及「她堅持走下去動力為何?一位幼兒園教師透過觀功念恩增長工作熱誠的學習和實踐歷程」四篇論文。

四篇論文依據理論及實證研究結果,指出日常老和尚依宗喀巴大師所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提出「觀功念恩」的修心理念,由依師、業果建立正確概念,進而引導行持實踐,創立具系統性、循序漸進的學習內涵。在學習者透過理念學習和實踐反思的過程中,「觀功念恩」啟發學習者的心靈潛能,內化儒家與佛法的文化理想,成為一種良好的自我修養體系。也有研究者以個人經驗為例,依自我曼陀羅模型解析在經歷創傷後,透過「觀功念恩」轉化創傷為成長的生命故事。此外,分析幼教老師應用「觀功念恩」實踐服務利他,不僅跨越困境,並藉之找到成就感與快樂,更提升了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認知。 本次,國際學者們首次認識了「觀功念恩」的理念與方法,並肯定其對逆境成長的貢獻。福智文教基金會期盼未來正式發表至國際西方心理學期刊,並效學各界宗教領袖關懷眾生的心量,更期盼更多學者加入,持續透過「觀功念恩」的系列研究與實踐案例,跨越宗教或信仰的藩籬,讓更多人接觸學習乃至締造出圓滿快樂的生命品質,在世界各地傳遞日常老和尚慈悲與智慧的馨香!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會天下太平。

真如老師

觀功念恩是促進和合的寶劍,它會擊破非理作意。

真如老師

善於運用你生命的五分鐘,這可能是你能夠學習經論的一個必要條件!能夠珍惜五分鐘來學習的人,這個人將成為偉大的人!

真如老師

必須堅定守護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永遠別失去利他心,這是要用生命去捍衛的!

真如老師

調伏心續是一種習氣。它必須要常久的薰習,經年累月辛苦的努力。如果不認真的話,剛培養出來的小芽很快就枯萎了!

真如老師

推薦影音看更多推薦影音 +

  • 「隔代的思念」-陳淑芬教授念師恩
  • 「只因我是你的學生」-吳朝賢教授念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