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學習的契機
 
2012.08.20編輯
看到你們這群優秀的大專青年,不禁想到古人的一句話:「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珍惜每一次的因緣 我們今日相處時間或許很短,但這一定有過去的因緣。「十年修得同船渡。」就算同一條船渡過去,也必須要有一些因緣。到底前一生我們是怎麼樣的因緣,我們並不曉得,但我們的生命中的確存在很多很多的因緣。有些只是擦身而過的因緣,有些則可能改變我們的生命。每一個因緣都有好壞的層面,往後會有什麼變化也不得而知。所以,當任何因緣出現時,如果你懂得珍惜它,就算可能只有七天、七小時,甚至只有七分鐘,都有可能成為你未來生命中最好的一個緣。 人與人之間可以是沒有距離的 曾經有記者問法王說:「您都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每一個人?」「我把每一個人都當成是我的老朋友。」人與人之間其實是可以沒有距離的,之所以會有距離和衝突,往往是因為我們內心潛在的恐懼和不安所造成的。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有時因為彼此的誤會和不諒解,僅僅從一兩次的接觸,就覺得:「哎呀!這個人就是這樣!」但這個人是否真的如此?不一定。因為我們有很多錯誤的猜想,往往造成很多與人相處的痛苦。要轉變這種痛苦的關鍵在那裡呢?就在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這顆心。

擁有財富不一定代表快樂 佛法告訴我們,人最珍貴之處,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你可能擁有一百件衣服、一百雙鞋,擁有一百萬甚至一千萬,但這是否代表快樂?不一定。可能你擁有一百萬、一千萬,而你卻很痛苦。曾聽說有一位大老闆,非常富有,卻一直活在死亡的恐懼中,覺得隨時可能被搶劫、被暗殺,每次出門都要開三部車,三部車都裝了防彈玻璃,自己坐其中一部,後來他很年輕就因病過世了。 擁有的多,並不代表快樂。如果金錢可以代表快樂,擁有越多金錢的人就應該越快樂,但事實卻不然。所以,金錢和快樂是不能劃上等號的,但是我們往往會有一種錯覺,以為得到金錢,就可以得到一切。 「快樂」背後,還有很多真相 另外一種我們認為的快樂,可能是擁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女朋友,或是一個具有強而有力臂膀的男朋友。但現在臺灣的離婚率是百分之三十,三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離婚。曾聽一位朋友說,他前幾年開始學佛,我問他為什麼學佛? 他說他覺得這輩子實在過得太苦了,年輕的時候本來也是很快樂的,但自從結婚以後就變了。後來才發現結婚跟談戀愛不太一樣,結婚以後常跟太太吵架,吵了二十年。所以這二十年來一直在尋找一樣東西─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快樂,什麼東西可以讓她不再跟我吵架,這就是他會去學佛的原因。問題是,當時看到女朋友穿上新娘禮服的那一刻,內心真的有一種滿足感,那是一種對快樂的憧憬。如果當初知道一天的快樂會換來二十年的痛苦,他說他絕對不願意。結婚的時候,也曾想過山盟海誓永遠不變,為什麼最後會變成這樣呢? 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會有一種快樂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來自電話那一端溫柔的聲音,也可能因為看到對方很美的姿態。但,一個人的生活面是很廣的,他的長相、他的聲音跟他的學識,並不代表他的全部。有些人學問很淵博,但可能他的脾氣不好;有些人長相很好,但可能他不是很聰明。所以,在面對任何一個人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對他做進一步的了解,很可能就會只停留在表相上。 同樣的,我們可能認為金錢就是快樂,但是為了得到這些金錢,背後可能必須付出很多──必須跟別人競爭、必須花很多力氣去賺錢,而當你得到這些金錢的時候,卻失去了很多。我們常有一種莫名的感覺跟衝動,覺得金錢就代表快樂,可是卻忽略了這個快樂的背後,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存在。同樣的,對男女朋友的感覺也是一樣,這美好的感覺之外,還要考量他的個性、脾氣、他的家族,乃至結婚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等。
「緣起」,認識萬事萬物的所有面向 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是宇宙世間的真理,它告訴我們,事情不要單單只看一面。其中最深的道理叫做「緣起」,就是教我們認識,每一樣事物皆有不同的觀待層面,每一個人的苦樂一定繫屬著很多相應的東西。你希望賺到一百萬,一定要有所付出;你希望娶到漂亮的老婆,也一定要有所付出——你想娶聽話的老婆,背後付出就是你必須處處關顧她,因為她可能不太會做決策;你想娶能幹的老婆,也必須有所付出,因為她很有主見,所以你可能常常要跟她吵架。這都是相對的。 所以「緣起」講的是相對性,而不是絕對性,所有萬事萬物都是相對存在的,我們不要只看事情的一個層面。當我們希望得到某些東西時,往往背後必須要付出更多。現代人之所以用這麼多農藥,就是因為希望農作物長得快,但卻因此導致許多人得到癌症。有利必有弊,希望作物長得快,要付出的就是我們的健康;想要快速賺到錢,要付出的就是我們的壽命。
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就如何對待別人
每一種付出都有互相的連帶關係,而不是單方面存在的。「緣起」講的道理也是這樣——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如何對待你。古代社會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子對國君越忠心,國君對他就越照顧;你對家人越體貼,家人對你也會越關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有一個人很討厭你,你也很討厭他,你想要改變彼此的關係,讓他不再討厭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喜歡他。你會發現,當你試著去喜歡他以後,他的態度也會改變,他也會開始喜歡你;相反地,如果他討厭你,你也討厭他,心想:「這傢伙真是可惡!」於是想辦法傷害他。你去傷害他,自己是不是也會生氣?結果,只要他一個表情,就會牽動你內心的痛苦,你的苦樂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被他牽著走,這樣豈不是很傻? 認識了這種環環相扣的關係,了解佛法所講的智慧之後,你會發現,待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慈悲──利益一切眾生,去幫助一切的人。 日本有一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人們稱他為「經營之神」,他非常照顧員工。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一天政府要把他換下來,結果全部員工聯名寫信給政府,希望讓他繼續留任。你很照顧員工,員工們自然很支持你。佛法告訴我們,如果你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尊重別人,當你能夠尊重所有的人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尊重你。因果法則的道理就是從這裡開演出來的。

真正快樂的來源不是外在,而是調整自己的內心 在這幾年的學習過程中,我慢慢體會到:真正快樂的來源,不是來自於外在。人們總希望從外在得到東西,但得到越多付出也越多。追求快樂最好的方法,不是去求外在的改變,而是求內在的改變。人類最可貴的地方,絕不在於有好的頭腦去做壞事,或有好的頭腦去剝削別人,而是在於他有好的頭腦去學習調整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變得柔和,更有活力。 你會發現,如果你希望改變外在環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你的心變得慈祥,變得有影響力。世界著名的偉人,像甘地、史懷哲、國父、德蕾莎修女和法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管別人怎麼樣欺侮他,他心裡都不會產生抱怨和不滿。當內心對別人沒有抱怨和不滿時,你散發出來的能量和磁場就全都是正面,沒有一點負面的,這時,你只會去幫助別人,不會去傷害別人。當史懷哲決定從歐洲到非洲去行醫的時候,很多人都反對,他的親戚朋友都不支持他。到了非洲以後,遇到很多的困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回到歐洲來募款,但最後留下來的,卻是全世界的人對他的景仰。他走到那裡,別人都豎起大姆指,認同他這個人。 內心的能量可以無限開展 再以管仲為例,《論語》有一段話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春秋時代,管仲讓齊桓公的勢力遍及整個大中國,使得那個時代能夠穩定下來,這種心量和我們平常人是不一樣的。平常人的心量是什麼?是只顧我自己,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佛陀告訴我們,心的能量就像一個磁場或發電廠,如果你善於運用內心的發電廠,內心的能量就可以開展到無限,至高無上的快樂就會由此而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當你真正發自內心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得到一種快樂,這種快樂和傷害別人的快樂是不能相比的,幫助別人的這種快樂,才是真正能讓我們長久回憶的。內心能量的開展也是一樣,每個人的心都有無窮盡的能量可以開展,這種能量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開展出來的。如果我們可以從只顧自己、只關注自己,慢慢地學習讓自己的心轉變,開始去關心別人的苦樂,去幫助別人,到最後你會發現你的能力、你的智慧、你的心量,都會越來越寬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當偉人,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被世人尊重的人,不需要靠任何權力,不用靠金錢與地位,你就可以得到一切。

不要過度依賴物質 我覺得在這個時代,還能夠有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真的是難能可貴!這個社會整體來說,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社會問題越來越多,人的思考力也越來越差。現代社會的物質越來越發達,而物質越發達,人就越懶惰。我記得小時候,父親那一輩的人在太陽底下站一整天都不會有問題,不論多炎熱,三、四十度也不會怎樣。有一位農場的主人告訴我,他父親在五十歲的時候,還能在一天之內耕完兩甲地。他父親現在七十多歲了,一天還是有辦法耕一甲多地,而他自己才四十幾歲,一天只要做五分地,就會累倒在一旁。以前的人會長壽,身體會健康的原因也是如此。但是現在的小孩子,只要在太陽底下曬一小時,就會有很多人倒下來,過去我們這一輩的人都不會有這種狀況。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大不如前了,身體不行,思考力也不行。就靠一台電腦,所有的記憶都在電腦裡面,只要一停電,大家就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現在大家常常在爭論核電廠要不要蓋的問題,現代人用電越來越多,有一天會不會飽和呢?實際上很多的問題,我們都沒有認真考慮過──用電的問題、能源的問題等等──我們實在太依賴外在了。
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找回來 我們這一輩的人,小時候如果做錯事,父母親會拿棍子打。記得我七、八歲時,有一次,媽媽講了一句話,我回嘴,媽媽就拿起一把細細的竹枝打我。她一直打,我一直哭,媽媽說:「你再哭我就再打!」我還是哭個不停。媽媽看我如此難以管教,就把我關到大門外,叫我不要回來了。我不停地敲門,要媽媽放我進門,這時候,鄰家的小孩都圍在旁邊看熱鬧,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那時候我們都不敢做錯事,而且從小對父母就很孝順。記得我剛當完兵到社會上工作,第一次拿到薪水是一萬多元,我自己在身邊留了兩千元,作摩托車的加油錢,其他一萬多元都交給媽媽。在出家之前,我工作了兩年,期間一直都是如此,因為我對媽媽百分之百的信賴。 現在有些人說,「打小孩,小孩就不會孝順」,我倒覺得未必如此,這要看你怎麼教。為什麼社會問題這麼多?就是因為上一代良好的價值觀失去了,所以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失去了平衡。小時候父母親帶我並不是單單靠打,而是在最嚴格的要求底下,他們有最真誠的愛心。 一直到現在,對於小時候和媽媽相處的情形,印象都很深刻。小時候我常常跟在媽媽身邊,媽媽用縫紉機做裁縫,我就坐在旁邊看;清晨四、五點起來,媽媽起灶升火,我也跟著在旁邊丟柴火;有很多媽媽會做的工作,我現在都會做,就是小時候跟在身邊學習的。從我有記憶開始,一直到我出家之前,每天早上,媽媽都會煮稀飯給我吃,因此現在每次吃到稀飯,都會想到媽媽。媽媽對我付出的愛心是百分之百,沒有怨言的。 我小時候常常坐在媽媽旁邊聽她講話,媽媽可能講這個人怎麼樣,那個人怎麼樣….你可以感受到那顆心的特質,每句話都有一顆心的作用在裡面,甚至於她熬的每一碗粥都有一顆心的作用在裡面。記得以前生病的時候,媽媽都會幫我熬中藥,那中藥好苦好苦,我很討厭喝,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很珍惜,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 我出家的時候最捨不得的人是媽媽,可是她在去世之前,告訴我一句話,她說她這輩子最快樂的事,就是有一個孩子出家了。她說因為這件事,她可以安心地走了。最關心你、對你的前途最照料的也是媽媽。 傳統社會就有這種好處,你會覺得生命充滿了一切。因為有媽媽的愛心,長大以後我告訴自己,我也要學習著對別人關愛,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必須要給他方向,給他希望,這都是從媽媽的愛心得到的啟示。 在這個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逐漸數位化,「心」的感覺漸漸消失,生命的重心放在物質的追求上,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我們變得沒有時間用心體會別人對我們的關懷,更沒有時間靜下來,認真聽別人說話,傾聽別人內心的聲音。 當我們試著降低對物質的需求時,心中對人的關愛就會增加,就會懂得如何體驗生命、品味生命。要學習關愛別人,第一步就是要耐心聽他說話。當我們開始靜下心來聽他說話,觀看他每一個動作,會發現每個人一舉一動,都有他生命很醇厚的味道在裡面,這種味道是他幾十年走過來的歷程。如果能懂得品味他人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會變得非常豐富、非常多采多姿。當我們懂得去關懷別人時,人格就會不斷提高,格局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本文摘自2001年1月6日 台北大專班 如證法師開示

制定一個你可以完全實踐的計畫,不要制定一個非常圓滿的計畫,永遠實現不了,永遠都在哀嘆!

真如老師

因為煩惱沒有調伏,所以生命才感受到種種的痛苦。

常老和尚

調伏心續是一種習氣。它必須要常久的薰習,經年累月辛苦的努力。如果不認真的話,剛培養出來的小芽很快就枯萎了!

真如老師

在總結個人生命進步的歷程時,你自己必須每年每年很清楚。這個不做總結是完全不知道的!你一做總結就會嚇一跳!

真如老師

必須堅定守護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永遠別失去利他心,這是要用生命去捍衛的!

真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