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新世紀大專校院生命教育分享會]創造幸福的大學教育
 
2020.09.04編輯

福智文教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心靈與生命教育的推動,傳遞關心自己、關懷社會與友善環境的教育理念,影響範圍所及從小學、中學,一直擴展到了大學,「生命教育」也逐漸獲得社會各界的重視。2015年起開始與各大專校院合作辦理「新世紀大專校院生命教育分享會」,做為凝聚大專校院生命教育力量及營造幸福教育的希望工程交流平台。期望結合一群有此相同理念與願景的教育工作者,透過此交流平台,找到心靈與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與意義,重拾教育初心、共創美善和樂與幸福的大學校園。

今年(2020)特別感謝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與本會合作,於9/4(五)辦理「第六屆新世紀大專校院生命教育分享會─創造幸福的大學教育」,就學理、腦科學與行為實驗、實踐經驗、教案規劃的設計與方法、推動經驗與學習心得等面向,與活動參與者交流分享。舉辦地點雖在台灣南部的高雄,但現場仍可以看到來自台北、台中等各大專院校一共有161位與會來賓,也有部分朋友選擇用線上觀看的方式參與這場盛會,早上下午共有442人次。

高雄科技大學楊慶煜校長雖公務繁忙,仍展現最大熱誠親自來到現場,關懷所有參與的師長們,開幕致詞並親身主持上午二場次的專題演講,可看出對此次生命教育分享會的重視。楊校長指出,非常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青年同仁能夠投入生命教育的推動,高科大也會持續努力,運用較為正面、幸福的角度,讓年輕的朋友認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而福智文教基金會高雄學苑謝文寬特助在致詞中也回饋到,希望在大專教育乃至社會教育中,都能夠進一步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命,學習到每個人的見解是不一樣的,也更能夠擺脫紛擾爭執,將幸福建立在每個人的心中。

新世紀大專院校生命教育分享會至今已舉辦六年,陸續摸索「生命教育」這個博大精深的主題,而本次的主軸「創造幸福的大學教育」也顯示出,生命教育的核心就在於「幸福」。也因此特別邀請了福智佛教學院籌備處主任釋如得法師,為現場來賓闡釋【幸福教育】的豐富內涵。如得法師開頭便提到「幸福,換句話說就是離苦得樂的意思,這是所有生命共通的本能與期待。」雖然如此,根據統計世界上竟然有3.5億位憂鬱症患者,讓人不禁思考現代社會到底缺漏了什麼,而又應該如何從幸福教育填補這個破口。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創辦人日常老和尚在多年前就從三個角度指出了「重物質輕精神、重競爭輕合作、重個人輕群體」三個問題,而「心靈為主,物質為輔」的概念更是對內心缺乏關注的現代人,最重要的心靈解方。 但對物質發展愈發完整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無時無刻都被外在價值給操控影響,只能透過每一個教育者的努力,去傳遞幸福。而福智團體多年提倡的「關愛生命」與「觀功念恩」正與近半世紀以來逐漸興起的「正向心理學」不謀而合,是在生活實踐、教育執行面上的利器,連佛教傳統的「無限生命」也會對我們現世的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力。但在諸多希望學生學習的豐富內涵之上,老師自己的心靈幸福,更是容易被忽略的重點,若沒有快樂的老師,通常也不會教出快樂的學生。

第二場次【真實的幸福安康~意義療法的生命教育】,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的張淑美教授延續如得法師的角度,針對正向心理學在生命教育中的價值進行了更深入的說明。淑美老師爬梳「正向心理學」發展的過程,指出「生命教育固然是正向的,但更應該重視意義的探求」,而在此思路之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苦難」卻反而顯現出對每個人生命的深刻意義。與聲光刺激、優渥生活等一般人對幸福的直覺想像相比,「德行」、「信仰」與「靈性」等非典型的幸福感,時常被忽略,但只有透過對苦難意義的探求、創造與重建,才能在更深入的在教育中引導被教育者追尋幸福,正如尼采所言:「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正向心理學絕非空泛講求快樂、幸福,而更應該透過對苦難的意義治療(Meaning Therapy),積極找出人生苦痛中的正面作用。

下午的場次由兩場連續的精彩短講拉開序幕,首先是台北醫學大學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衛副教授的【腦神經科學看幸福生活】,昌衛老師從對腦部運作的介紹,為主觀的「幸福感」,帶來了價值連城的客觀科學依據,在研究中可以看到作為思維中樞、產生愉悅感的前額葉發展,往往與管理緊張的杏仁核、掌握自我的扣帶迴相互扞格。也因此從研究的觀點,我們或許可以說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也就等於好好訓練前額葉,「觀功念恩」的實踐與觀察,則正好可以鍛鍊前額葉的道德思考。第二場短講【教室中的幸福】,則是大仁科技大學護理系的林靜幸老師的親身經驗,在面對冷漠的大學教室時,靜幸老師並沒有選擇怪罪學生,而選擇了依循幸福教育的重要精神,先改變作為老師的自己,在要求同學參與體驗活動、紀錄善行的同時,更運用關愛的角度發現學生亮點、肯定學生的長處。而最終,從同學長期的回應看來,他們確實能夠觀察到老師的用心,透過觀功念恩、關愛生命的實際操作,也更能體會身邊親友的種種付出。

幸福的大學教育如何落實在教案與教學方法上,由接下來兩個場地同時進行分享,來賓可以依循著需求,選擇參與的場次。首先是【環境永續 x 健康蔬食】,在幸福教育的思考脈絡下,生命教育不只要注重個人生命的覺察探索,也應該拓展心胸,關心人與環境的連結。嘉南藥理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鄭蕙玲副教授與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劉貴雲兼任副教授的引導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開始發展。希望學生透過每一餐用餐內容、用餐方式的選擇,不只鍛造健康的體魄,更以每日作為關懷世界的重要橋樑,從蔬食、減塑等平常生活的實踐,為地球上所有的生靈盡一份心力。另一分場次【喚醒生命:自我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則請到文藻吳甦樂教育中心黃德芳助理教授示範如何將深刻天主教生命教育傳統的吳甦樂教育思維運用到當今的生命教育教學設計。從「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這樣一個教師自我核心檢視的問題作為出發點,德芳老師為聽眾們分享了「月桂學習單」,讓老師們從五種不同的角度發展自己的教學活動,以釐清老師與學生彼此期待的落差,而這個過程也同時讓師生雙方較能了解對方的想法,乃至得以重新聚焦,讓教學現場的運作能夠更順利。

活動最後,特別邀請到臺中教育大學黃鴻博名譽教授主持綜合座談,為一天的精采學習做收攝。鴻博老師率先點出,作為本次會議主題的「幸福」,正是生命教育在台灣多年發展所累積的成果,也是所有人生命中所要追求的目標,更以自身的與母親相處的經驗,帶領現場來賓一同思考「幸福」的定義。而沿著鴻博老師點出的方向,四位與談人也分別運用小故事,生動的闡釋「幸福的大學教育」應有的內涵。文藻吳甦樂教育中心副教授陳立言老師首先指出,生命教育發展的核心,便是希望能導正因為過度注重專業訓練,忽略何以為「人」的風氣。而高雄科技大學前主任秘書吳思達老師也呼應,大學除了從技巧層面教導學生「生存」之道,更要讓學生懂得「生活」,進一步了解「生命意義」,三生有幸,幸福感才會產生。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周文祥老師則提醒所有重視生命教育的老師們,唯有透過「實踐」、「內化」、「體現」,幸福感才有可能被老師「傳遞」給學生。最後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張淑美老師也分析,不管外在環境如何,重視「愛」,並與「同在」,就是生命教育得以落實幸福的重要因素。

福智文教基金會接下來依然會戮力打造「生命教育」領域的互動平台,期待有更多人重視這個社會重要的教育角度。共同創造幸福的大學教育,乃至進一步維護台灣這個善良幸福的社會。

制定一個你可以完全實踐的計畫,不要制定一個非常圓滿的計畫,永遠實現不了,永遠都在哀嘆!

真如老師

在總結個人生命進步的歷程時,你自己必須每年每年很清楚。這個不做總結是完全不知道的!你一做總結就會嚇一跳!

真如老師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會天下太平。

真如老師

什麼叫「優秀的人才」?在自己的水平上努力的人,他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才。

真如老師

調伏心續是一種習氣。它必須要常久的薰習,經年累月辛苦的努力。如果不認真的話,剛培養出來的小芽很快就枯萎了!

真如老師

推薦影音看更多推薦影音 +

  • 「隔代的思念」-陳淑芬教授念師恩
  • 「只因我是你的學生」-吳朝賢教授念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