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世界到宇宙星空——看生命在不同尺度下的豐富面向|孫維新 2018
 
2018.12.08編輯

從自然世界到宇宙星空——看生命在不同尺度下的豐富面向|孫維新

孫教授在1987年獲得UCLA天文學學位,接著進入NASA工作,1989年任教於中央大學天文所所長等等職務,2007年進入台大物理系。孫教授推動天文科普活動不遺餘力,獲得中央大學、台灣大學教學傑出獎及社會貢獻獎,2005年並獲得天文學會獎項、且獲得185364小行星命名的殊榮! 孫教授曾親自製作電視影集,榮獲金鐘獎等等獎項,2012年開始擔任科博館館長,親自策展,結合科學與藝術,吸引不同年齡層民眾。科博館榮登全球前二十大博物館第十八名! 知識可以開拓視野,能獲得的感動就更豐富。科普知識不只是高大上的科學家用的,因為它可以促進社會的理性和諧。 /當你的視野跨出地球範圍之外,可以看到藍色行星上有紅色落日,紅色行星上則是藍色落日。 /松果和鳳梨順時針、逆時針的規律線,分別是8/13、34/55,都是黃金比例,生物為了要擠進最多的種子、為了求生,生命自己找到了黃金比例。 /桃花心木的種子前面薄如蟬翼,後面重,是掉得快還是掉得慢?會像一個螺旋槳一樣慢慢掉下來。 科學學習有兩個步驟:觀察現象、理解原理。 /大樹要讓種子落得越遠越好,所以生物發展出讓他降落速度變慢的種子。 /海生跟陸生哺乳類差別在於同型齒、異型齒,但特別的是暴龍,他是同型齒的爬蟲類,而且他的牙齒掉了會重長,沒有植牙的需求。 /暴龍根本不是最強的捕食者,而是腐蝕者,因為牠的前肢太短了。 /龍王鯨前半部是異型齒、後半部是同行齒,正好是陸生哺乳類回到海裡生活的轉捩點。 /因為綠色跟紫色是互補色,你的大腦多事,幫它補了一個互補色。 我們透過眼耳鼻舌身認識這個世界會出現問題,因為大腦會騙你!我們的腦子會去合理化那些不合理的東西,這樣你還相信你的視覺嗎? 認識宇宙,就是一個學習謙卑的過程。仰望廣漠星空,我不會覺得人類渺小,心中只存著感恩,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物,等著我們去認識、去學習、去分享! ✨心靈教育與環境永續論壇✨

孫維新 Wei-Hsin Sun

孫維新,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知名天文學者、得過金鐘獎的教科文節目主持人獎,他在台大開的通識課程「認識星空」非常熱門,每學期有上千人排隊搶著修;宇宙間還有一顆小行星,是以他來命名。孫維新會走進不可預知的天文領域,竟然只是因為一個意外,改變了他的一生。 孫維新說,人生的第一個幸運,是大學聯考「沒考上第一志願」。因為這個意外,他沒當成厲害的電腦工程師,卻走入了相對冷門的物理和天文領域,從此找到他的最愛。 「有趣的新科技結合了科學知識,會變成非常有力量」,孫維新每天從早到晚行程滿滿,不斷用各種方式傳遞科學新知,為的就是一直把這力量傳下去,讓更多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 重要獎項/ 中央大學和台灣大學「教學傑出獎」及「社會貢獻獎」 天文學會「譚天獎」 國際上小行星185364號命名的殊榮 2016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特殊貢獻獎」 經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天文學博士學位 美國航太總署(NASA) 天文所所長 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天文學會理事長 現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館長